QuickMark app 掃描 QR Code
QR Code 對於許多公司行號來說是一個新的行銷工具,也常被應用於各種活動與宣傳,但是除了創造話題外,這個工具的具體效益是如何? 或者是可以提供行銷人員什麼樣的參考資訊呢?

QR Code 還蠻常被稱作是實體世界的超連結 (physical world hyperlink),其實真的頗貼切,因為應用於統計分析網路廣告效益的那一套方法與概念是適用於 QR Code 的!剛好我們 QuickMark 最近有幫某電信門市的開幕活動進行了一個為期一個月的 QR Code 尋寶活動,可以作簡單的經驗分享。

這次 QR Code 被賦予的主要任務是要誘導顧客逛到門市二樓。因此我們設計了簡單的 QR Code 尋寶遊戲:消費者掃描 QR Code 後會到達行動版遊戲網頁,依提示找到並輸入遊戲過關密碼後,即可憑手機畫面向門市人員領取獎品。而通關密碼當然就是... 放在二樓...

這樣的 QR Code 活動至少有兩個部分可以進行追蹤分析:

  1. 消費者是從哪個廣告宣傳管道而來?
  2. 消費者對於活動/遊戲的接受度如何?

每個宣傳管道使用不同的 QR Code

每個宣傳管道使用不同的 QR Code

為了這次開幕活動的宣傳,幾乎所有的印刷輸出都出動了,包括 DM、報紙廣告、網站、海報、看板、掛板、地貼等等,以往這些印刷品的宣傳效益比較難以評估,到底消費者是看到 DM 才被吸引來呢?還是因為門市外的燈箱廣告看板呢?

因此我們在每種廣告上都加上了不同的 QR Code,雖然掃描之後到達的目的地網頁都一樣,卻能幫助我們了解消費者在什麼樣的時間,在哪個區域範圍,用什麼樣的行動裝置,對哪個廣告採取了反應

舉例來說,活動門市外的騎樓廣告燈箱因為所在位置人來人往,一般可能會預期會有不少行人在等待紅綠燈時掃描一下上面的 QR Code。但實際結果大約只有 8% 的掃描是來自於廣告燈箱,反而是 DM 與官網的廣告帶來了 70% 以上的掃描。

進一步研究我們還可發現,DM 與網站帶來的人多,但是從這個管道來的消費者只有 87% 處在與活動門市相同的台北地區,並且只有 8% 完成活動遊戲。反而不如從店外燈箱與店內看板過來的消費者,分別有 15% 與 34% 會完成遊戲,等於越接近活動門市掃描 QR Code 者越有可能完成遊戲。

其他像消費者使用的行動裝置比例 (Android 約佔 75%,Apple 約 20%) 與完成活動的時間 (62% 在晚上六點以後) 等附屬資訊都是值得持續觀察的參考訊息。

掃描 QR Code 之後的動作也要追蹤

現在 QR Code 應用離不開行動裝置,所以掃描之後,無論是在行動網頁或是 app,都建議進行消費者行為追蹤。當然,建議追蹤的是匿名資訊,像姓名、電話號碼等私密資料可是得經過消費者允許才可以喔!

像這次的 QR Code 尋寶活動,主要遊戲流程有五個頁面,我們應該觀察的就是消費者有沒有在哪一個環節會有『卡關』的問題。

果不其然,我們為了讓消費者上門市二樓尋找密碼的這個設計,造成了約 35% 的消費者在此『卡關』。到底是因為獎品不夠吸引人闖關?還是我們密碼藏的太隱密?總之,有了這樣的資訊就能協助尋找對應的處理方式 (我們有在活動中間將密碼提示變得更明顯) 。而這次的活動成果是,有五分之一的消費者在掃描 QR Code 之後找到密碼,達到我們希望他能上到門市二樓的目的。

如同任何新店面的開幕活動,最終目標當然是希望能為店家帶來更多的來客數與營業額,不過這是業主的資料,在此僅就 QR Code 能分享的部分進行討論。如果大家有興趣製作可以追蹤的 QR Code,歡迎到我們的 QuickMark Color QR Code 製碼平台,有公用的測試帳號可以體驗。有問題也歡迎大家與我們聯繫、多多指教。
關鍵字: 統計分析 應用 產生條碼 QuickMark Color QR Code
2012-11-29 Posted by Mike Chen

立即開始